教育启蒙系列(3):学习兴趣与多巴胺

发布时间:
2023-07-12

1. 学习兴趣的来源


很多家长描述孩子偏科的状况时,会说孩子对某个科目有兴趣,对另一些科目无感。比如对画画特别有兴趣,对数学中文没有兴趣。孩子到底是先有兴趣才能把某一科目学好,还是把某个科目学好以后自然会产生更多的兴趣?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觉得“孩子需要先有兴趣才能去学某个科目”这种观点是不妥的。

首先,人生有些必备的知识本身是很枯燥。比如数学,不可能等有兴趣时才去学。小孩年纪到了,就必须要去学。如果把没有兴趣做作为某些科目成绩不好的理由,我觉得这也可能是家长推脱的借口。

第二,孩子的兴趣是从哪里来的?目前好像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学习的兴趣是天生的吗?还是他们短短几年的人生经历带来的?这些似乎都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来源。如果孩子的学习计划基于这些不太靠谱的来源,而家长也因此放任自流的话,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三,如果孩子只把时间花在感兴趣的事情上,那他就会越来越偏科。我觉得大部分人的人生成就是由知识的短板决定的。比如,要考进好的大学,需要学生各科都是高分。如果某一门学科特别差,那基本上告别好大学了。

因为现实就是:只有少数人可以单靠通过他的长板实现人生价值,比如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有成就的画家或者作家。如果你以专注长板的方式来培养孩子,比如他十几岁或者二十几岁时发现他即使是一个不错的作家,但是作品却始终没有成为畅销书,那怎么办?把人生的所有赌注压在某个科目上,这种孤注一掷的方法我感觉是很不安全的。

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我觉得他应该专注他的短板。不能因为他对某个短板的科目不感兴趣,家长就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


2. 多巴胺的反馈


为什么靠兴趣来主导学习是一件不靠谱的事?因为有一种激素叫做多巴胺,它是控制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行为的一种重要的激素。当人的行为产生一个正面的反馈时,大脑里就会产生这种化学物质,使人感觉一种快感,会激励人或者动物去重复做这件事情。

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兴趣在神经上和化学上的基础。如果小孩子在某些方面特别出色,多巴胺产生的快感会激励他重复做一件事,这是为什么兴趣能够使得小朋友在某个科目上越做越好。

多巴胺也是电子产品让人上瘾的一个主要因素。大家在看电视的时候,因为大脑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停地做出预测并不断得到验证,每一个过程就会产生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

更不要说电子游戏了。电子游戏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产业,游戏的设计完全就是以回报为主导的。一个游戏是否成功完全在于它能不能成功地引发多巴胺的反应。这是为什么一些非常无聊的游戏也是很容易上瘾,比如Candy Crush中每次点击后会产生一些声音和图像,就是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正反馈也会产生大量多巴胺,很容易让人上瘾。

现代社会多巴胺的泛滥使得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追求即刻的满足。点一下屏幕,下一秒马上就要听到一个声音或者看到图像的反馈。与电子产品相比,其它的大部分活动带来的正面反馈都非常少、非常慢。比如做手工,你需要做很久才能做出一个形状来,画画也是一样。还有体育运动也是这个这样。不过,体育运动会带来一些其它的激素反应,会比做手工、画画要好一些。

学习带来的快感肯定是排在最后的。因为学习带来的快感是把一道题做出来,考试得到较好的成绩,或者是将来能够去上更好的大学,这个反馈是极度缓慢的。如果你让孩子在这么长的战线里靠兴趣去自发地学习文化课,这是非常困难的。


3. 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家长在管理小朋友学习环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电子产品上瘾的小朋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希望做一件事情要马上见到效果,但学习是很难达到这一点的。

如果学习上的快乐要和电子产品的快乐来竞争的话,学习是永远不会赢的。所以只有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才有机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4. 缩短痛苦的时间


总体来说,学习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与其试图把学习变成快乐的,所谓的快乐教育,我认为更好的方法是把痛苦的时间缩短。前面我们说到的刻意训练里面有一条建议就是把每一次训练的时间限制在15分钟。这15分钟内的练习的强度非常大,就算使人非常不舒服,那也只要15分钟。

学习的时候还可以设置些目标。这些目标可以即刻实现,而不是几天几月或几年以后的目标。比如要求小朋友在5秒内做完10道题,这个目标大致能在10到15分钟之内完成。完成以后,小孩子除了觉得完成任务,还会感觉到自己达到了一个目标,这也是一个正面激励的方法。


5. 确保练习的时间


让孩子去做难题或者去读一本难度较高的书的时候,孩子已经预计到他们会失败,所以会躲避。这时候家长跟孩子交流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家长不应该让孩子对学习的结果负责,也就是说家长并不要求小朋友把这个文章中读懂,而是只需要让小朋友把这篇文章读完,并把不认识的单词划出来即可。

也就是说,孩子不需要对学习的结果负责,只要对学习的过程负责。家长要有信心,孩子把这篇文章读了几次后,自然会读懂。家长让孩子明白,就算再困难的任务,他只要坚持10~15分钟就可以做完,而且做得好坏不重要,他只要坚持10~15分钟。

在这几年辅导我女儿的过程中,我现在越来越发现让她学会克服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会让她变得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集中注意力10~15分钟去完成我给她的任务,几乎成为了训练的另一个目标或者说是训练的副产品。


6. 克服拖延症


孩子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拖延症。你让他做一件事,他拖拖拉拉很久。这个时候我就会把书摊开摆在他面前。他能坐下来开始学习,其实已经完成了整个任务的一半。所以家长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小朋友克服拖延症。


7. 电子产品作为奖励


我把电子产品作为奖励的一部分。孩子必须完成我给的任务以后才能用电子产品,而且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晚越好,最好吃完饭以后睡觉之前。如果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使用电子产品,那这一天有可能对其它激励都不会特别敏感。


8. 可以期待的成果


使用我上面介绍的方法,小朋友很容易达到下面这几个目标。

首先,他很容易成为一个学校里的好学生。比如,我对四则运算的速度非常看重,有些家人认为只要会就可以了,我认为必须要运算得非常熟练才行。因为小朋友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不管做一道复杂的题还是参加考试,真正比拼的是在规定时间之内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或者说在注意力消耗完之前能够把题做出来的能力。如果完成同样的任务的速度比别人快,那孩子的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其次,小朋友会拥有迎难而上的信心。经过上述的训练以后,小朋友会对那种不能马上得到答案的焦虑感比较熟悉,比较能够容易承受失败。即使在压力下,他们也有能力专心10~15分钟去做那些比较困难的题或者任务。而鼓励小朋友要有迎难而上的信心也是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最后,为以后开放式的学习做好准备。因为真正成年人的问题从里都不是直来直去的,只有小朋友的习题才是从看题到做题,再检查答案这样直来直去。

成年人的问题,不管是数学还是文学,都需要反复学习很多次。比如说数学题,有可能最开始只能看懂50%,为了增进理解需要把问题和讲解来回看很多次。这个过程有可能耗时很久。看大部头的小说也是这样,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你对情节的理解和单词的理解都非常有限的。一次通读大概也只能看到50%,第2次第3次阅读后,你才能逐渐增加理解。

这个过程就是成人学习的过程。如果小朋友的注意力已经达到前面所说的水平,在学完了学校的要求以后,小朋友其实完全能够开始接触一些比较高年级的,高水准的材料。对一个10岁左右孩子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较高的目标。如果他们能做到的话,对开发他们的潜力和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是非常有意义的。


9. 总结


家长用上面的方法来训练小朋友,不管小朋友最开始对学习有没有兴趣,我相信他们已经具备学好任何科目的能力。当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成果,他们应该会产生自发的动力去学更多。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已经成功地培养了一个兴趣,成功地形成了自我激励的正循环。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兴趣是小朋友学习的唯一动力吗?”我的回答是:不是。我有信心通过上面这些方法让小朋友可以把任何科目都学好,而不是让小朋友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马上咨询课程顾问!

点击按钮添加课程顾问微信